不光美国奇怪中国的北斗和其GPS不一样,国内往往也有很多疑问,为什么中国的北斗走了一个和世界完全不一样的步伐?
想要了解这个步伐,我们要从中国北斗的起步任务开始。中国北斗起步任务有三项,一是进行卫星导航理论及工程试验,这是毫无疑问的;第二,同时还要满足用户定位急需;第三,就是要确立导航定位体制,把握中国卫星导航的命运。所以,下面我们来看一下,我们的北斗试验系统是怎么建成的。
首先看一下背景,1994年立项的时候,美国宣布24颗卫星组成的GPS系统已经建成,实现观测的是4颗卫星的伪距定位原理。要满足中国区域定位,按照这个原理需要9-12颗卫星。
我们要做这样一个决策是非常困难的,所以要形成我们的起步思路。4颗卫星同时定位这个原理是正确的,我们怎么采用?我们觉得,要更大地减轻我们系统的负担,要探索更少的卫星数。3颗卫星,是可以进行定位的,但是要满足在中国上空连续定位,我们找不到这样的几何图形。
所以,我们要进一步追上2颗卫星,就要提供一个定位高层,这2颗卫星的选取,在中国的头顶上形成这2颗卫星的轨道。这个卫星离我们有多远?与我们手机商务功能相比距离相差了近一万倍,我们的功率就要很大。
卫星测量也要进行距离测量,要进行距离测量,这一系列的问题,就有一个简单的几何原理,我们要完成一个复杂的工程,就要解决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科技难题。
但是我们克服了困难,终于达到了可喜目标,满足了中国5000公里×5000公里区域连续、实时定位要求,满足了20米定位精度,与2000年当时的GPS民码相当,满足了既能定位又能位置报告,而且响应时间为1秒的要求,这成为优于GPS的一大亮点,世界上还没有超越我们这个响应时间为1秒的系统。
用户发射功率10瓦,达到手持水平,更重要的是创立了完善的双星定位工程理论,为21世纪用户位置信息共享创造了典范。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,更要知道我们相应的位置,也要知道对手的位置。说实话,我们这个北斗系统连西方人用了都震惊,奇怪我们是怎么办到的。有些话不能讲,里面付出的太多,一把辛酸泪有屈辱也有委屈。
北斗无位置数据的汽车位置报告,在当中,我们这个原理是不需要把位置数据放进去的,可以确保个人信息的私密性和安全性。这个位置报告和定位与位置报告响应时间为1秒的快速特点,将是航空、航海等领域生命救援的宝贵资源。